未来十年柬埔寨和缅甸大米出口将猛增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预计未来10年全球稻米产量将增长11%,到2033年达到5.87亿吨。
近日在巴黎和罗马同时发布的《OECD-FAO 2024-2033年农业展望》称,目前产量的增长预计将由更高的单产推动。
报告称,“占全球稻米产量大部分的亚洲国家的产量预计将强劲增长。”预计印度的增长最为迅猛,预计到2033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预计将位居第二,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
在出口方面,预计未来十年南亚和东南亚的大米出货量将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使该地区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扩大到86%。“大米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归因于缅甸和柬埔寨等最不发达国家,另外25%来自泰国,12%来自越南,”展望称。
柬埔寨和缅甸“预计将实现强劲的出口扩张,到2033年,其大米出货量将合计从基期的430万吨增加146%至1050万吨,预计大量可出口供应将使这些国家占据更大的亚洲和非洲市场份额。”
在价格方面,展望指出,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进攻后,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在2022年触及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和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继续下跌。“相比之下,2023年全球大米市场更加动荡,”报告称。
“国际大米价格飙升至15年来的最高点,最初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对生产不利影响的担忧以及印度在2023年7月和8月加强出口限制的推动。此后,有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大米生产的实际影响将低于预期,再加上印度批准了大量出口限制例外以及其他出口国的出货量增加,价格进一步上涨得以避免。”
“尽管如此,由于贸易政策和天气条件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2024年3月,国际大米价格仍保持高位,比去年同期高出约14%。”
该展望发现,柬埔寨和缅甸以及巴基斯坦“日益重要的大米出口作用”反映了对印度去年出口限制的反应。“这些限制措施预计将在整个预测期内持续实施,但印度政府自实施这些措施以来,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批准的例外情况将部分缓解这些限制措施的影响,”报告称。
展望指出,南亚和东南亚农产品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该地区。但“巴拿马运河水位限制等主要航线中断以及影响苏伊士运河运输的红海冲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一个重大风险,”报告称。“在冲突持续期间,从东南亚到欧洲和北非的贸易将不得不绕道苏伊士运河,这将增加航运时间和成本,从而可能扰乱供应链。”